来源:科技日报 | 2020-11-02 13:36:03 |
从提出设想到科学论证,再到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和建成运行,已经走过了百年岁月。弹指一挥间,在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并连续经受了13年试验性蓄水检验后,三峡工程又迎来了其建设历程中的高光时刻。
水利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1日公布,三峡工程日前完成整体竣工验收全部程序。根据验收结论,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,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、总体优良,运行持续保持良好状态,防洪、发电、航运、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。
在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主席、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秘书长贾金生看来,三峡工程产生的效益跟其设计功能相比,在很多方面已经完全实现甚至超额实现。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和高效运行,推动了我国乃至世界水电技术的快速发展。
工程运行稳定可靠综合效益全面发挥
作为一项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,三峡工程的建设质量一直备受关注。三峡工程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,最大坝高181米,最大坝底宽度126米,其防洪设计、抗震设计、建筑物稳定和应力的控制等均采用非常严苛的设计标准。
同时,为全面、准确、及时地掌握三峡各建筑物的工作性态和安全状况,三峡枢纽工程区域布置了门类齐全、数量庞大的安全监测设施,总共有3大类、14个科目、12087支监测仪器,对工程的工作性态进行自动化实时监测和分析。
据介绍,各项监测成果表明,三峡工程投入运行以来,拦河大坝及泄洪消能、引水发电、通航及茅坪溪防护工程等主要建筑物工作性态正常,机电系统及设备、金属结构设备经过各种工况运行检验,运行安全稳定;输变电工程运行安全稳定可靠,设备状态良好,满足电站电力送出需要。
稳如磐石的三峡工程,在防洪、发电、航运、水资源利用等方面交出一份份表现卓越的答卷。
今年汛期,受强降雨影响,长江流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,编号洪水接连而至,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流量75000立方米每秒。在与洪水的反复较量中,三峡工程力挽狂澜,与长江上中游其他水库联手筑起“铜墙铁壁”,避免了城陵矶附近蓄滞洪区分洪运用。
据统计,从蓄水至2020年8月底,三峡水库累计拦洪总量超过1800亿立方米。2010年、2012年和2020年,三峡入库最大洪峰均超过70000立方米每秒,经过水库拦蓄,削减洪峰约40%,极大减轻了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,大幅度降低了防汛风险和成本。
在积极抵御洪水的同时,三峡工程有力支持了华东、华中、广东等地区电力供应。三峡电站是世界上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,截至2020年8月底,其累计发电量达13541亿千瓦时。投产以来,三峡电站发出的优质清洁电力能源,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.30亿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.69亿吨。
大坝建设攻坚克难创造多项世界第一
“作为当之无愧的大国重器,三峡工程在土石方开挖工程、大坝混凝土工程、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工程、机电设备制造与安装工程等方面取得的技术进步有目共睹,是中国水电技术追赶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。”贾金生表示。
大江截流是三峡工程建设中的第一场关键战役。1997年11月8日下午3时30分,三峡大江截流胜利合龙,创造了截流流量8480—11600立方米每秒,截流水深60米,上下游戗堤进占24小时抛投强度19.4万立方米的世界纪录。大江截流的实现标志着三峡一期工程完成。
长江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,多年平均入海水量近l万亿立方米,占中国河川径流总量的36%左右,水量居世界第三位。三峡工程所在的长江干流宜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,在这样大的河流上进行截流,其难度可想而知。
截流水深、流量大,截流施工强度高和工期紧,截流进程中有通航要求,以及戗堤基础覆盖层深厚等是三峡大江截流面临的几大难点。如何防止戗堤进占时堤头坍塌,保证堤头稳定,成为截流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。
为确保大江截流顺利完成,建设者们开展了大量水力学模型试验、数值计算和机理分析研究。结果表明,当水深减少到20米左右时,可以有效防止堤头坍塌,保证堤头安全稳定。据此,最终确定采用“预平抛垫底,上游单戗立堵,双向进占,下游尾随进占”的方案,解决了深水截流的一系列技术难题。
大江截流只是三峡工程建设中破解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。据统计,三峡工程建设形成的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0多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多项,专利数百项,创造了100多项“世界之最”。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,“长江三峡枢纽工程”项目获得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。
“回望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,我们走过了一条自力更生、敢于创新的坚实道路,做到了将大国重器牢牢抓在自己手中。三峡百年梦圆,将激励亿万国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梦想不止、奋斗不息!”贾金生表示。(科技日报北京11月1日电) (本报记者 唐 婷)
2022-01-12 16:37:56
2022-01-12 16:35:51
2022-01-12 16:33:46
2022-01-12 16:31:37
2022-01-12 16:23:37
2022-01-10 23:50:47
2022-01-10 23:50:44
2022-01-10 23:50:28
2022-01-10 23:49:46
2022-01-10 23:49:40
2022-01-10 23:49:36
2022-01-10 16:58:03
2022-01-10 16:55:04
2022-01-10 16:52:42
2022-01-10 16:50:33
2022-01-10 16:47:29
2022-01-10 16:36:07
2022-01-10 16:34:44
2022-01-10 16:34:37
2022-01-10 16:34:32
2022-01-10 16:34:26
2022-01-10 16:34:23
2022-01-10 16:12:37
2022-01-10 15:29:11
2022-01-10 15:17:57
2022-01-10 15:13:38
2022-01-10 15:09:07
2022-01-10 15:06:46
2022-01-10 15:00:54
2022-01-10 14:58:48
2022-01-10 14:44:41
2022-01-10 14:37:13
2022-01-10 12:04:30
2022-01-10 11:05:30
2022-01-10 11:03:01
2022-01-10 11:01:18
2022-01-10 10:46:24
2022-01-10 10:26:59
2022-01-10 10:22:55
2022-01-10 10:16:57
2022-01-10 10:08:05
2022-01-10 10:03:29
2022-01-10 10:02:08
2022-01-10 09:32:02
2022-01-10 08:59:32
2022-01-10 08:43:11
2022-01-10 08:32:05
2022-01-10 08:24:26
2022-01-10 08:17:51
2022-01-10 08:14:12
2022-01-09 17:10:02
2022-01-09 11:42:38
2022-01-08 14:14:03
2022-01-08 14:02:46
2022-01-07 22:27:18
2022-01-07 22:26:23
2022-01-07 22:25:41
2022-01-07 17:24:23
2022-01-07 16:39:41
2022-01-07 16:36:27
2022-01-07 16:30:57
2022-01-07 16:18:03
2022-01-07 16:08:57
2022-01-07 15:58:32
2022-01-07 15:58:20
2022-01-07 15:49:44
2022-01-07 15:31:33
2022-01-07 15:19:10
2022-01-07 15:09:59
2022-01-07 15:04:22
2022-01-07 15:04:18
2022-01-07 15:04:14
2022-01-07 15:04:10
2022-01-07 15:04:06
2022-01-07 15:04:02
2022-01-07 11:59:10
2022-01-07 10:56:03
2022-01-07 10:50:14
2022-01-07 10:41:11
2022-01-07 10:34:51
2022-01-07 10:27:42
2022-01-07 10:19:35
2022-01-07 10:15:46
2022-01-07 10:08:05
2022-01-07 10:04:02
2022-01-07 09:59:42
2022-01-07 09:46:39
2022-01-07 09:20:56
2022-01-07 09:15:25
2022-01-07 09:09:44
2022-01-07 08:43:15
2022-01-06 23:07:55
2022-01-06 23:07:48
2022-01-06 23:07:44
2022-01-06 23:07:22
2022-01-06 23:07:18
2022-01-06 17:07:00
2022-01-06 17:00:29
2022-01-06 16:55:06
2022-01-06 16:49:08
2022-01-06 16:46:42
2022-01-06 16:39:47
2022-01-06 16:35:47
2022-01-06 16:27:44
2022-01-06 16:05:49